魏武帝为什么献刀给董仲颖?
董仲颖收服猛将吕奉先后,威势更盛。并于当年(189年)九月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而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然后,董仲颖自任相国,赞拜不名,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仲颖又派部下鸩杀少帝(弘农王)。绞死唐妃,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毕露无遗,他的行为激起了朝臣的普 遍愤恨。渤海太守袁绍与司徒王允秘密联络,要他设法除掉董仲颖。但文弱书生出身的王允面对骄横的董仲颖无计可施。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他便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群臣到自己家中赴宴,商讨计策。
席间,酒行数巡,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司徒贵诞,为何悲伤?”王允说:“今日其实并非我的生日,因想与诸位一叙,恐怕董仲颖疑心,所以托言生日。董仲颖欺君专权,国将不国。想当初高皇帝刘邦诛秦灭楚,统一天下,谁想传至今日,大汉江山即将亡于董仲颖之手!”
王允边说边哭,众官也皆相对而泣。唯骁骑校尉魏武帝于座中一边抚掌大笑,一边高声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仲颖吗?”王允闻言大怒, 对魏武帝说:“你怎么不思报国,反而如此大笑呢?”魏武帝回答说:“我不笑别的,只笑满朝公卿无一计杀董仲颖!我虽不才,愿即断董仲颖之头悬于国门,以谢天下。” 王允肃然起敬说:“愿闻孟德高见2”魏武帝说:“我近来一直在奉承、交好董仲颖,就是为了找机会除掉他。听说司徒您有七宝刀一口,愿借给我前去相府刺杀董仲颖, 虽死无憾!”王允闻言即亲自斟酒敬魏武帝,并将宝刀交付魏武帝。魏武帝洒酒宣誓,然后辞别众官而去。
次日,魏武帝佩着宝刀来到相府,见董仲颖在 小阁坐于床上,吕奉先侍立于侧。董仲颖一见魏武帝,便问他为何来得晚。魏武帝回答说:“乘马羸弱,行动迟缓。”于是,董仲颖即让吕奉先去从新到的西凉好马中选一匹送给 魏武帝。吕奉先领命而出。魏武帝觉得机会来了,即想动手,但又怕董仲颖力大,难以制服。正犹豫间,董仲颖因身体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卧于床上并转面向内。魏武帝见状急 忙抽出宝刀,就要行刺。不料董仲颖从衣镜中看到魏武帝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魏武帝干什么?”此时吕奉先已牵马来到阁外。魏武帝心中不免暗暗发慌,他灵机一动, 便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董仲颖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七宝嵌饰,锋利无比。董仲颖便将宝刀递给吕奉先收起,魏武帝也将刀鞘 解下交给吕奉先。然后,董仲颖带魏武帝出阁看马,魏武帝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仲颖不加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魏武帝。魏武帝牵马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
吕奉先见魏武帝乘马远去,便对董仲颖说:“刚才魏武帝似乎有行刺的迹象,及被发现,便佯装献刀。”在吕奉先的提醒下,董仲颖也觉得魏武帝刚才的举动值得怀疑。正说间, 董仲颖的女婿李儒来到。李儒是董仲颖的谋士,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一听董仲颖介绍魏武帝刚才的所作所为,便说:“魏武帝妻小不在京城,只独居寓所。今差人请他来,他 若无疑而来,便是献刀;若推托不来,必是行刺,便可逮捕审问。”董仲颖即依照李儒的主意,派遣四个狱卒前去传唤魏武帝。良久,狱卒回报说:“魏武帝根本不曾回寓 所。他对门吏声称丞相差他有紧急公事,已纵马飞奔出东门去了。”李儒说,“魏武帝心虚逃窜,行刺无疑。”董仲颖大怒,便下令遍行文告,画影绘形,悬赏通缉曹 操。
魏武帝是一个高明的刺客。在行动前,他不仅想到了成功,而且也想到失败后怎样保全自身。七宝刀既可以作为刺杀董仲颖的利器,亦可以作 为进献的礼物。最关键一点是魏武帝的随机应变,在紧急关头灵活机智,使自己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见,魏武帝是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身取义的莽汉。 事情的成败,都有主客观许多因素,只有把握住最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成功。“相机而行”、“见机行事”这一谋略的实质还在于,事物在 不断的变化之中,主客观条件也是不断变换着的,只有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机会的变化而灵活地作出不同选择的人,才能把握住成功的主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