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令姜维追悔莫及,仅仅获得小胜,却使无当飞军一蹶不振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一回,发生在姜维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夏侯霸、邓艾和张嶷。原文如下:却说姜维从董亭望南安而来,至武城山前,谓夏侯霸曰:“近南安有一山,名武城山;若先得了,可夺南安之势。只恐邓艾多谋,必先提防。”正疑虑间,忽然山上一声炮响,喊声大震,鼓角齐鸣,旌旗遍竖,皆是魏兵;中央风飘起一黄旗,大书邓艾字样。蜀兵大惊。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维急率中军人马去救时,魏兵已退。维直来武城山下搦邓艾战,山上魏兵并不下来。维令军士辱骂。至晚,方欲退军,山上鼓角齐鸣,却又不见魏兵下来。维欲上山冲杀,山上炮石甚严,不能得进。
守至三更,欲回,山上鼓角又鸣,维移兵下山屯扎。比及令军搬运木石,方欲竖立为寨,山上鼓角又鸣,魏兵骤至。蜀兵大乱,自相践踏,退回旧寨……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殁于王事,乃表赠其子孙。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姜维在武城山与邓艾、陈泰展开激战。邓艾夜袭姜维营寨,姜维损失惨重,向段谷撤退。谁知邓艾早已命邓忠、师篡等人再次设伏,将姜维团团围住。张嶷率数百骑兵杀入重围,救出姜维,但自己却死于乱箭之中。姜维的此次北伐,再一次以失败告终。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邓艾大军攻击姜维时的凶猛气势,叫做“势不可当”, 意为来势迅猛,不可抵挡。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晋书•郗鉴传》中的“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小说中提到的姜维与邓艾之间爆发的董亭之战,在历史上地区发生过。据《三国志•姜维传》载:“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这也是姜维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北伐。
不过,小说在描述这场战争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失误,那便是荡寇将军张嶷之死。据《三国志•姜维传》载:“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另据《三国志•张嶷传》载:“魏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既到狄道,简悉率城中吏民出迎军。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
这场战争发生在蜀汉延熹十八年(公元254年),而姜维与邓艾之间爆发的董亭之战则是在蜀汉延熹十七年(公元253年),这也就意味着原本是姜维获胜的一场战争在小说作者的笔下却变成了一场惨败。
发生在蜀汉延熹十七年(公元253年)的这场战争,从整个战局来看,并无多大的作用,但对蜀汉大军而言,却是一次重大打击,原因不仅仅在于蜀汉后期名将张嶷的阵亡,更重要的是张嶷手中的一支精锐也因此伤亡惨重。张嶷所率领的这支军队,是蜀汉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无当飞军。这支军队自成立之日起便威名赫赫,曾经在受人指挥官王平的率领下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张嶷这是这支精锐的第二任指挥官。令人遗憾的是,在与曹魏将领徐质的交锋中,不仅指挥官张嶷阵亡,这支精锐的无当飞军也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若早知如此,姜维也一定不会发动这场得不偿失的战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