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最被高估的将军,干了一件事,让东吴彻底失去统一天下机会
袭取荆州鼠目寸光吕蒙是东吴四大都督中最被高估的,如果说在战术上,吕蒙还有袭取荆南,白衣渡江的表现;在战略上,吕蒙就表现的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是鼠目寸光了。当时关羽已经吸引了曹操集团大多数部队,合肥一线防守空虚,此时正是江东集团夺取合肥的最好时机。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是夺取合肥的唯一机会,孙权集团一旦夺取合肥,魏国淮河以南无险可守,只要夺取合肥,淮南地区就是东吴的了。
淮河对东吴更重要
古人言“守江必守淮”,淮河掌握在魏国手上,长江一线没有战略缓冲,魏军可以长驱直入进攻江东,在蜀汉灭亡之前,魏国要进攻江东那次是从荆州主攻的?淮河掌握在东吴手上,下可作为战略缓冲抵抗魏国进攻长江,中可以淮河为跳板进取青州徐州等地蚕食魏国,上可向西进取中原谋取天下,荆州固然重要,淮南就不重要了么?孙权五次进攻合肥,诸葛恪也两次进攻合肥,不正体现了淮南的重要性么?某些给吕蒙洗白的人,说东吴以水军为主,淮南地区一马平川,东吴打下了也守不住。但是一旦夺取淮南,淮河就是最好的防线。打下了淮南,固然不一定能够守住,但是至少给东吴统一天下创造了机会。难道因为知道挑战魏国统一天下难度大,就应该坐以待毙,利用长江防线自守么?那这样,在赤壁之战之前,面对强大的曹操,就应该束手就擒。笔者是很讨厌这种类似宿命论的论调的,在此引用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一段“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不能因为统一天下希望渺茫,就放弃统一天下的机会呀。
背信弃义失去民心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然而历史上,刘备并未借荆州,也没有有借无还,刘备唯一从孙权手上借到的,只有南郡的一部分——江陵。后来湘水之盟,刘备已经和孙权约定: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孙权,零陵郡、武陵郡、南郡属刘备,这时候已经没有所谓的借南郡的,新的条约已经覆盖了旧的条约。所以,吕蒙此举,实在是背信弃义,这样一来,必然失去民心,更加无缘统一了。
东吴至此无缘统一
很显然,袭取荆州,只不过是巩固了长江防线,提高了东吴自保能力,对于进取天下并无益处。更何况,东吴和蜀汉实力加起来都远远不如曹魏,两国本来就是唇亡齿寒,吸取荆州表面上提升了东吴实力,实际上却削弱了东吴与蜀汉的整体实力。因为荆州失守,夷陵大火,蜀汉一蹶不振。东吴又如何独善其身?夺取荆州的确为东吴续命了几十年,但是放弃统一天下的机会只为给东吴续命几十年,这笔买卖,真的值得么?
当时曹操集团处于最虚弱的状态:汉中之战,刘备固然惨胜如败,曹操固然已经迁移人口,不可否认的是,曹操集团由咄咄逼人的守势转为战略防守阶段,东三郡之战,刘封、孟达兵不血刃夺取三郡,打通了荆州益州的联系。樊襄之战,天时也好,人谋也好,总之结果是汉水暴涨,关羽擒于禁、斩庞德,降胡修于宛城,困曹仁于樊城,许都以南群雄响应,曹仁都准备撤离樊城,还是满宠劝说曹仁,说如果他撤退了,黄河以南都非国家所有,曹仁才坚持抵抗的。汉中、东三郡、樊襄,曹操集团三战三败,几乎准备迁都避关羽锋芒,这时候是曹操最虚弱的时候,如果吕蒙选择进攻合肥,一定能够再给曹操补上一刀,可是吕蒙却挥刀砍向盟友,使得曹操缓过气来。
正因为吕蒙战略上的短视,导致东吴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被曹魏死死的摁在合肥,只能一年不如一年的等着被魏国吞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