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op三国群英传SF
标题:
三国著名谋士荀攸的小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0-19 21:08
标题:
三国著名谋士荀攸的小故事
三国这段群星璀璨的历史,曹魏的一流人才,荀彧、荀攸、郭嘉、司马懿这些人,文韬武略,经天纬地。他们放在历史上都是数得上的高级人才。其中荀攸的策略最妙,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
人物。
荀攸的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他老爹早死,叔父养育长大。十三岁时,爷爷去世,以前的一个老部下张权前来,表示愿意为老上级守墓。叔父好感动,这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哪!留了下来。小
荀攸暗地里对叔父说:“这个人看上去神色不定,只怕其中有鬼。”叔父醒悟,找了个机会,突然问张权来因,果然审出张权是杀人亡命,逃这儿避难来了。十三岁的小孩,有这么敏锐的洞察力,荀攸
智商超高。
聪明的荀攸胆子奇大,看上去彬彬有礼的君子,一旦决定干大事,刀山火海,万死不辞。那种置生死于度外的从容镇定,是儒家所谓大丈夫。初平年间,董卓搅乱朝政,欺凌皇帝,摧残百官,所有的人
都朝不保夕。曹操袁绍他们关东起兵讨伐董卓,董卓迁都到长安。天下鼎沸,民不聊生。
荀攸挺身而出,和何颙、郑泰等大臣商议,要刺杀董卓,解国家大难。荀攸说:“董卓罪恶滔天,天下人都恨透了他。看上去势力大,其实只是匹夫一个!只要杀了他,控制局面并不难。”摩拳擦掌之
时,走漏了消息。刺杀小组跑的跑走的走,荀攸和何颙被捕入狱。
这下是死定了。何颙在狱中没顶住压力,害怕紧张,自杀了。荀攸淡然处之,该吃吃,该睡睡,说话行动,和平常没两样!这个可是真有颗大心脏。
命不该绝,正赶上董卓让王允、吕布搞死。不知是不是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荀攸更加学会保护自己。出狱后,感觉到局势动荡不安,要求到相对安全的蜀地任职,走到荆州,一片混乱,道路阻绝,
只好留下来。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请到许昌,给荀攸去了封信,说现在天下乱成这样,正是您这样的智者为国出力的时候。怎么能跑到蜀郡去求自己的太平呢?征召荀攸入朝为尚书。两人年纪相仿
,互相知道对方了得。曹操高兴得不得了:“荀公达是不平凡的人,我得以与聪明人共事,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事了。”
这以后荀攸为曹操服务到建安十九年去世,成为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人才。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有句话很有意思:(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
这话原先是孔子对春秋时一个叫宁武子的人的评价。宁武子这个人,国家走在正道上,他出谋献策,国家走在歪路上,他装傻不说话。孔子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学的来,那种装傻别人学不会。
前面说过,荀攸有大智大勇,但看上去却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敢做。曹操的确知人,经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虽然他暗地里出了很多高明的策略,明面上很多人都不知道。
他前后有十二条计策,却没有留下过多参与的痕迹。就如同汉初陈平给刘邦出了很多计谋,因为高级机密,没有流传下来。
最为出名的一计,在官渡之战后。袁绍死去,两个儿子争权内讧,大儿子袁谭顶不住小儿子袁尚的打击,派手下辛毗向曹操求援,愿意投降。曹操没决定下来,是继续进攻袁家的残余势力,还是往南打
刘表?荀攸分析:这十几年你争我夺中原大战,刘表保住荆州的一亩三分地,一动不动。完全是个守财奴嘛!没什么可担心的。反观袁家在北方经常多年,只要袁绍的儿子们和睦相处,未必好对付。现
在堡垒从内部瓦解,正是扫平北方的好机会啊。
曹操听了他的话,一举荡平河北,奠定了曹魏的基础。荀攸表弟辛韬私下问他:听说攻取河北时,您有个妙计,讲来给我们听听嘛!荀攸说:“辛毗替袁谭来求援,大军就北上平定了河北。具体事情我
怎么会知道?”从此家里人也不敢问他军国大事。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评价荀攸“不伐善”,从来不吹嘘自己的功劳,做过的大事,绝口不提。不像凡俗我辈,道听途说的一件事,绘声绘色地描述一大通,好像当时就在场还拍了录像似的。
众所周知,曹操喜欢打哑谜,搞文字游戏。像荀攸这样的聪明人会猜不出来?肯定是知道谜底顶多笑一笑,坚决不说。曹操写下“一盒酥”,杨修这个年轻人得瑟了,让大家分吃,得意地解释:这叫一
人一口酥嘛!想象一下荀攸在场,他会叫大家分吃掉吗?估计目不斜视地走开,或者曹操问他,他还反问您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荀攸的高明,这种时候要让领导来揭开谜底。出这种风头?没事找抽。
荀攸在职场和曹操同事二十多年,曹操说:荀公达身上,挑不出一点儿毛病。和他交往越久,越敬佩他的为人。曹丕确定为魏国世子,尊贵无比。曹操告诫他:“荀公达是真正为人师表的人,你要尽量
地有礼敬重。”荀攸生病,曹丕探望他,拜在荀攸的床边,是曹魏众臣中最受尊重的一位。
荀攸唯一一次忍不住去点醒别人是在白马之战。曹操率军打了袁绍军一个时间差,突击袁军,关羽斩了袁绍大将颜良。曹军往后撤,押着辎重沿河向西。袁绍的骑兵渡过河,追了上来,两军相遇。将士
们担心,是不是退回营里再说?荀攸冲口道:“这是干掉敌人的机会!怎么能退兵呢?”曹操看着荀攸,两人相视一笑,莫逆于心。袁军接近,曹操下令放弃辎重——当作鱼饵,后撤。袁军果然上钩,
骑兵争着抢物资,队形大乱。曹军集结冲锋,一下子把袁军打得大败,骑将文丑当场被斩。荀攸这次偶露峥嵘,像是反戴在掌心的钻戒,不经意间一翻手掌,光芒四射,闪花了俗人的眼睛。
曹操称魏公这件事,荀彧明确反对,荀攸没表态。三国演义把二荀都列入与曹操的对立面,突显曹操篡汉的不得人心。其实曹操与荀攸之间是那种高级智者的对话和欣赏,曹操称魏公,荀攸任魏国尚书
令,并没有反对曹操称公。或者这种选择就如后人所言:称为智隐?
曹魏大臣钟繇,是曹操相当倚重的一位。袁绍曹操在官渡决战,钟繇守关中对付袁军,立了大功,曹操把他比作汉初的萧何。钟繇最佩服荀攸,对别人说:“每每我碰上大事,反复思量,觉得没有什么
可以改了。再去问公达,他还是有更好的做法。”这两人交情深厚,荀攸的十二条妙计,只有钟繇知道。
荀攸去世后,钟繇又活了十六年,留下了很多文集,却只字未提荀攸的事迹。注三国的裴松之大表遗憾,说老钟有的是时间,却没有记录下荀攸高妙之处,这个多么可惜啊!看来没有领会到荀、钟二人
知已之交,荀攸不求利、不要名,真正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钟繇与他相与这几十年,怎么会不明白老朋友不欲传阴谋的心情呢?荀攸自己不说,钟繇也不去说,十几年后却推说没有时间记录,留下片空
白让后人推理去吧!
欢迎光临 11op三国群英传SF (http://11o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