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op三国群英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三国群英传
查看: 20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王曹操的隆中对是毛玠这个出色的谋士提出来

[复制链接]

1579

主题

1929

帖子

69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90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20:2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根据陈寿在《三国志·蜀志·孔明传》中的记载,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孔明,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面对诚意满满的刘玄德,孔明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隆中对”。在“隆中对”的指引下,刘备最终建立蜀汉,和魏王曹操、孙权三分天下。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拥有郭嘉、司马懿、荀彧、荀攸等谋士的魏王曹操,有没有类似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呢?对此,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首先,在东汉末年,魏王曹操一开始并不是实力最强的诸侯,面对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张绣、马超等强敌,魏王曹操之所以可以将击败他们,离不开清晰的战略谋划。在魏王曹操手下的谋士中,有人为魏王曹操献出了一个计谋,堪称魏王曹操版的“隆中对”。而这个谋士不是荀彧、荀攸,也不是郭嘉、司马懿,而是历史名气相对较低的毛玠。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毛玠年少时为县吏,很早的时候就小有名气。


不过,在东汉末年,毛玠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之后,毛玠投靠魏王曹操,成为魏王曹操手下的谋士。作为谋士,自然需要不断出谋划策,从而彰显自身的价值。针对魏王曹操当时的处境,毛玠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而这,受到了魏王曹操的肯定和欣赏。其中,就“奉天子以令不臣”来说,就是魏王曹操后来实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迎接汉献帝刘协之后,魏王曹操通过东汉皇室来号令天下。


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魏王曹操不仅可以借机招揽天下的人才,在和袁绍、袁术、刘表、马超、刘备等诸侯的较量中,更容易名正言顺。至于“脩耕植,畜军资”来说,公元196年,魏王曹操开始屯田,当时由于连年的战争,许多土地失去了业主。面对这些田地,魏王曹操选择将其收归己有,并且将其中一部分田地交给手下的士兵耕种——军屯,一部分招募失去田地的百姓耕种——民屯。在东汉末年,通过军屯和民屯,魏王曹操不仅获得了稳定的粮食供给,也能很好地维持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


最后,就孔明的“隆中对”,帮助刘备拿下西川之地,成为匹敌魏王曹操、孙权的一方诸侯。而就毛玠提出的“隆中对”,也即“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分析,也帮助魏王曹操击败了周边强敌,并一统北方中原地区,成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所以,毛玠提出的战略规划,可谓魏王曹操版的“隆中对”,其意义和价值完全可以媲美孔明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在此基础上,毛玠获得了魏王曹操的重用,在地位上不逊色于郭嘉、司马懿等人。比如魏王曹操获封魏公后,毛玠改任尚书仆射。之后,毛玠还建议魏王曹操应该立嫡长子曹丕为魏国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op三国群英传SF  

GMT+8, 2024-9-29 22:30 , Processed in 0.4656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11op游戏论坛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