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op三国群英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三国群英传
查看: 37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卢植一生的知已竟然是大奸臣曹操

[复制链接]

1580

主题

1930

帖子

692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9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3:3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卢植,字子干,身高八尺二寸,说话声如洪钟,很有威仪,酒量奇大,能喝一石,性情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之志,能文能武。
卢植师承大儒马融,是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官至中郎将、尚书,还教出了一个半帝王。

这一个半帝王,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刘备和公孙瓒。刘备建立蜀汉,当然算是一个帝王。公孙瓒势力鼎盛时,也曾总督青州、兖州、冀州、幽州,是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就差自己称帝,可算是半个帝王。
但卢植在世时其实并不得重用,空有一身本事,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死后才名动九州,为历代帝王所推崇,这真是“生不如死”!

1、对美女无感
卢植的老师马融虽是大儒,却也老不正经,经常让歌妓舞女在府中唱歌跳舞。卢植常年跟随马融学习,对那些歌妓舞女却始终目不斜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想,卢植对美女视若无睹,并不是卢植真的对美女无感,而是他胸有大志,不屑于儿女情长,把大好时光浪费在他认为不值当的地方罢了。

2、直言不讳劝窦武
从马融那里学成毕业后,卢植回到家乡当教师。此时正是窦武拥立汉灵帝,成为大将军,初掌朝政之时。
由于窦武是汉灵帝的外祖父,又有拥立之功,故而朝廷提议应该给他加封爵位。
卢植听说后,不顾自己只是布衣身份,也不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场忌讳,毅然写信给窦武,直言不讳地劝窦武不要只想着个人的荣华富贵和权势地位,而应该珍惜名望,以国家利益为重,尽快采取强干弱枝等维护汉室江山社稷的措施。
窦武却将卢植的信束之高阁,不予理睬。后来,窦武果然死在与宦官势力争权夺利之中。

3、人穷志不短
卢植曾给汉灵帝写信说:“我年少时师从通儒马融学古学,知道现在的《礼记》重复杂乱的地方不少。我以前认为《周礼》诸经论义乖僻,想要为之作注解,但因为家贫无法缮写,希望能偕同书生二人,同去东观,靠公家的财力与粮食,专心研究,整理《尚书》章句,考《礼记》的所失,庶几审定圣典,刊正碑文。”
由此可见,卢植的家境一直不好,不好到连想做学术研究都无以为继。
但卢植却人穷志不短,涿郡的长官们听说卢植有才气,多次征召他出来当官,卢植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直到朝廷征召他当博士,才开始出来当官。

4、频繁调动,虚耗光阴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九江蛮族反叛,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等所谓的“四府”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举荐他去当九江太守。
卢植到任,很快就平定了蛮族反叛,使蛮族全都老老实实地归服。后来卢植因病辞官,回家作《尚书章句》、《三体解诂》。
恰逢南蛮再次反叛,朝廷因为卢植曾在九江当过太守,对老百姓有恩信,便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一年多之后,卢植被调回中央任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在东观做学术研究工作,校正《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但汉灵帝认为做学术研究,校正《五经》记传,补续《汉记》不是当务之急,便又把卢植调任侍中,升尚书。
短短数年时间,卢植先后换了几个工作岗位,可见东汉朝廷在对卢植的使用上毫无定性,或者说,东汉的当权者们只是把卢植当作一块万能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塞。
而如此频繁的调动,实际上也是在虚耗卢植的大好光阴,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5、直谏汉灵帝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汉灵帝是一个昏聩无能,贪图享乐的庸主。卢植升任尚书后,对汉灵帝的所作所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光和元年(178年),发生日蚀。卢植于是趁机上密奏,劝谏汉灵帝。
在这份奏疏中,卢植借刘向“君舒缓则臣骄慢,故日行迟而月行速”的观点,向汉灵帝提出了八点建议,分别是:
一、用良,选拔贤良之士,按才任用。
二、原禁,赦免宽恕因党锢之祸而受到牵连的人,平反冤假错案。
三、御疠,安葬被王甫陷害忧愤而死的宋后及无罪被诛的宋后家人,以安游魂。
四、备寇,应当使侯王之家的生活供给充足,防止祸患发生。
五、修礼,应当征召像郑玄那样的有道之人,讲述《洪范》大法,排除灾咎。
六、遵尧,定期考核官员政绩,并根据政绩进行升迁或罢黜。
七、御下,禁绝请客送礼,拉人情,搞关系,跑官要官,责成主管部门办好推贤举能之事。
八、散利,天子应该弘扬大事,不拘泥于细微末节,以天下为公,不应有私人积蓄。
卢植的这八点建议,虽然有些我们也不能苟同,但他一口气提出这么多建议,足见其之情真意切。
然而,已经习惯于享乐,且又被宦官等左右无良臣子蒙蔽,猪油蒙了心的汉灵帝连一条也不采纳,直接将卢植的建议扔进历史的故纸堆里,空有满腔热血的卢植只能徒呼奈何!

6、拒绝行贿受诬陷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四府再度推举卢植任北中郎将,率领北军五校士,调天下诸郡兵马征讨黄巾军。
卢植指挥将士连续作战,打败了黄巾军主帅张角,斩获万余人。张角等逃到广宗,卢植筑围凿沟,造作云梯,将张角等团团围住。
眼看广宗城就快要攻破了,汉灵帝派小黄门左丰来到军队察看形势。
有人劝卢植,应该送些钱物贿赂左丰。卢植不肯。
左丰回到朝廷,果然在汉灵帝面前诬陷卢植说:“广宗贼很容易打败,但卢中郎却坚固营垒,停止进攻,这大概是要等待天诛吧。”
汉灵帝闻言大怒,也不分青红皂白,马上派人用囚车把卢植从前线抓捕回来,判卢植“减死罪一等”。
减死罪一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死缓,是极重的刑罚。后来幸亏皇甫嵩在讨平黄巾军之后,盛赞卢植指挥军队的谋略,说他完全是依靠卢植的规划计谋才获得成功。卢植这才无罪,又被任为尚书。

7、满朝文武,只他一人敢反对董卓
汉灵帝逝世,汉少帝即位。外戚何进谋划诛杀宦官不成,于是召董卓进京,以向太后施压。
卢植知道董卓此人生性凶恶,一旦入京就如同引狼入室,不易控制,必生后患,因此坚决反对,但何进不听。
张让、段珪等宦官率先发动政变,杀死何进,挟持何太后以及汉少帝、陈留王出逃。卢植闻讯,单枪匹马执戈拦截,怒骂段珪,但因势单力孤,最终只救下何太后一人。
汉少帝和陈留王因此落入董卓之手,他到达京师后,果然把满朝文武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并大会百官于朝堂,想要废帝另立。
满朝文武百官慑于董卓的淫威,没人敢站出来吭一声,唯有卢植表示不赞同。
董卓大怒,解散朝会之后,准备诛杀卢植。幸好蔡邕当时颇受董卓器重,一再替卢植求情,董卓才没有杀害卢植,只是罢免了卢植的官职。

8、英才末路,身后留名

被罢官后,卢植担心将来还是会受到董卓迫害,便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求回家。
董卓起先应允,后又反悔,派人去追卢植。卢植料到董卓会来这一招,早已乔装改道,离开京城。董卓派去的追兵未能追上,只好作罢。
此后,卢植就隐居在离京师只有八九十里路的上谷,不与世人来往。袁绍以诓骗的手段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后,请卢植当军师。
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去世。临死前,卢植交代自己的儿子卢毓,等他死后,只需用单帛包裹尸体,不用棺椁,殓葬于土穴中。也就是说,卢植死后,连一块棺材板都不要。

范晔说:“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然而,纵观卢植在世时的种种际遇,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赤诚之心呢?即便是他的学生刘备和公孙瓒,恐怕也不知。反倒是被后人称为“奸雄”的曹操,对卢植知之甚深。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讨伐乌桓经过卢植的家乡涿郡,想起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是“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应该受到应有的礼遇,命人修整卢植的坟墓,并进行了祭扫。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配享孔子,卢植是二十二位先贤先儒之一;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追封卢植为良乡伯,仍从祀孔庙,可谓身后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op三国群英传SF  

GMT+8, 2025-1-22 19:35 , Processed in 0.1871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11op游戏论坛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