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op三国群英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三国群英传
查看: 35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曹操东征陶谦的情节中,小说作者有三处虚构,其中一处错得离谱

[复制链接]

1580

主题

1930

帖子

692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9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08: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回,发生在曹操父亲曹嵩被杀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陶谦和陈宫。原文如下:

操切齿曰:“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遂留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尽杀奔徐州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操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当有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交厚,闻知徐州有难,自引兵五千来救。操闻之大怒,使夏侯惇于路截杀之。时陈宫为东郡从事,亦与陶谦交厚;闻曹操起兵报仇,欲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操。

操知是为陶谦作说客,欲待不见,又灭不过旧恩,只得请入帐中相见。宫曰:“今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欲尽杀百姓,某因此特来进言。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非谦罪也。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杀之不祥。望三思而行。”操怒曰:“公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陈宫辞出,叹曰:“吾亦无面目见陶谦也!”遂驰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的父亲曹嵩过境徐州,陶谦派张闿率兵护送。随之张闿见财起意,将曹嵩全家杀害。曹操闻讯后勃然大怒,领兵血洗徐州,九江太守边让率兵支援陶谦,被曹操所杀。陈宫原本与陶谦关系密切,得知曹操出兵徐州的消息,连忙劝阻曹操。不过,曹操并没有听从陈宫的劝谏,陈宫也因此觉得自己愧对陶谦,于是便投靠了陈留太守张邈。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陈宫口中的“好利忘义”,意为贪图利益而不顾道义。这也要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说过,小说中陶谦因为失察而导致曹嵩被杀这个情节是虚构的,历史上的曹嵩被杀是陶谦蓄意而为的。为了报仇,曹操血洗徐州,令徐州百姓胆寒。为了保住徐州,陶谦向盟友公孙瓒求援,公孙瓒派刘备率部来到徐州增援。除了刘备之外,再无其他盟友对徐州进行过支援。

小说中的九江太守边让又是怎么回事呢?边让其人,在《后汉书》中有传。他不仅是汉末名士,还担任过九江太守一职,不过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已辞官不做,回到了家乡兖州陈留,后来因为公开讥讽曹操被杀,此事与陶谦扯不上任何关系。

如果说对曹嵩及边让之死的虚构是为了情节需要的话,作者在这段故事中另外的一处虚构这体现了作者对汉末官职不够了解的弱点。上面提到,小说中提到:“时陈宫为东郡从事。”这就是一处明显的错误。从事这个官职起源于东汉,是州刺史的属吏,按照当时的政区划分,这个从事应当属于兖州,也就是兖州从事。而小说中提到的东郡,是兖州下辖的一个郡,郡一级没有从事这个职务,而应当是郡丞、功曹或督邮之类的职务。作者对汉末官职缺乏认识,这才会出现如此离谱的失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op三国群英传SF  

GMT+8, 2025-1-22 22:56 , Processed in 0.1961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11op游戏论坛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