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op三国群英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三国群英传
查看: 28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艾的成名之战,一举平定叛乱,风头却被十八岁少年抢走

[复制链接]

734

主题

773

帖子

26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11:3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发生在淮南之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毌丘俭、司马师和邓艾。原文如下:

却说毌丘俭在项城,闻知司马师自来,乃聚众商议。先锋葛雍曰:“南顿之地,依山傍水,极好屯兵;若魏兵先占,难以驱遣,可速取之。”俭然其言,起兵投南顿来。正行之间,前面流星马报说,南顿已有人马下寨。俭不信,自到军前视之,果然旌旗遍野,营寨齐整。俭回到军中,无计可施。忽哨马飞报:“东吴孙峻提兵渡江袭寿春来了。”俭大惊曰:“寿春若失,吾归何处!”是夜退兵于项城。

司马师见毌丘俭军退,聚多官商议。尚书傅嘏曰:“今俭兵退者,忧吴人袭寿春也。必回项城分兵拒守。将军可令一军取乐嘉城,一军取项城,一军取寿春,则淮南之卒必退矣。兖州刺史邓艾,足智多谋;若领兵径取乐嘉,更以重兵应之,破贼不难也。”师从之,急遣使持檄文,教邓艾起兖州之兵破乐嘉城。师随后引兵到彼会合。却说毌丘俭在项城,不时差人去乐嘉城哨探,只恐有兵来。请文钦到营共议,钦曰:“都督勿忧。我与拙子文鸯,只消五千兵,取保乐嘉城。”俭大喜。钦父子引五千兵投乐嘉来。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发动叛乱,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叛。此时,东吴大将孙峻率部渡江,打算趁机过去毌丘俭的老巢寿春。毌丘俭闻讯后,急忙退兵项城。司马师得知这一消息后,采纳尚书傅嘏的建议,派兖州刺史邓艾率部攻打乐嘉。此后便有了文鸯孤身突围及邓艾阵前立功并与王基、胡遵等将领一起平定叛乱之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傅嘏在司马师面前对邓艾的称赞,叫做“足智多谋”, 意为富有智能,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无名氏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的“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司马师出兵淮南平叛的情节,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俗称“淮南之乱”。据《三国志•毌丘俭传》载,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司马师诛杀朝臣诸葛玄、李丰,废齐王曹芳,改立年曹髦为帝,继续强化自己的地位。司马师的举动引起了拥曹派的部分地方大员的恐慌,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举兵作乱,率部渡过淮河,威胁中原腹地。另据《三国志•邓艾传》载,毌丘俭起兵后,“遣健步赍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邓艾随即奉司马师之命进入淮南前线,对叛军展开激战。

至于说到邓艾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在《三国志•邓艾传》中有详细的记载,一言蔽之,可以 用“惊艳”来形容。正是由于邓艾攻占乐嘉、进军丘头,令叛军首领文钦走投无路,只得逃往东吴。在此后的战斗中,邓艾又屯兵附亭,并派遣泰山太守诸葛绪进军黎浆并击败东吴军队,为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邓艾也因此战的出色战绩被晋升为长水校尉,封方城亭侯。

不过,邓艾在这场战斗中的风头,却被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抢走,这个人便是叛军首领文钦的儿子文鸯。他在此役中单人独骑从万军中突围而出,曹军将士对其无可奈何,文鸯也因此战闻名天下。后来谈及此战,都会提到文鸯的惊人之举,却忘却了邓艾的突出贡献,实在是一件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op三国群英传SF  

GMT+8, 2025-1-22 17:55 , Processed in 0.1821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11op游戏论坛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