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op三国群英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三国群英传
查看: 39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蜀汉与曹魏的正统之争 刘备、诸葛亮都感觉心虚

[复制链接]

1580

主题

1930

帖子

692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9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20:3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遇天下分裂,“正统之争”总是各方争执的焦点。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王猛与符坚之弟--符融都劝导苻坚勿征伐东晋,其反对的理由就是东晋虽僻处江南,但是为华夏正统,人心向晋,不宜征讨。然而,同样为偏安一隅的政权--蜀汉,虽也宣称是对大汉的继承,却长期被排斥在正统王朝之外。

关於王朝更迭,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禅让传承(如汉魏晋宋齐梁陈,北魏-东魏-北周-隋唐-梁唐晋汉周-宋);另一是通过革命取代(如汉、明等)。所以,从中就可以看出“禅让”是王朝更迭的最为主体的形式。虽然,此种“禅让”(被迫)已经变质,而不再是传说中尧舜禹的那种主动让贤。但是如果否认“禅让”为王朝的正统传承的话,那么我国历史上也就没啥正统王朝了。民国历史学家孟森就曾说过:“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

所以,显然是不能把通过“禅让”而继承的王朝排斥在正统之外的。而在历史上占据主导的儒家思想,亦是主张“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不但不反对改朝换代,反而将传说中的尧舜禹那种禅让视为楷模,也就更难否认“禅让”为非正统传承了。
对於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的正统之争,其实自魏晋到隋唐都没有任何异议。陈寿在编修《三国志》时,即以曹魏为正统,故记曹操、曹丕等为《武帝纪》、《文帝纪》等。而记刘备、刘禅则为《先主传》、《后主传》。自司马迁的《史记》首创“纪传体”之后,后世的史书亦大体采取“纪传体”,将正统皇帝传记的称为《某帝纪》,而非正统皇帝的皇帝则称《某主传》。

而从魏晋到宋齐梁陈,都是有明确的禅让程序的,否定了曹魏的正统性,也就从根源上否定了两晋到宋齐梁陈的正统性。其实,回到三国时期的蜀汉与曹魏正统之争,就连刘备与诸葛亮也都会感觉心虚。

诸葛亮在其《后出师表》中写道:..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汉、贼不两立,汉与贼显然没有两立,而是通过禅让完成了王朝更迭。刘备的蜀汉,虽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帜,但成就的也不过是刘备的帝王之志而已。刘备与曹操、曹丕其实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即便刘备打败了曹操、曹丕,刘备也不会还政於汉献帝。再则,刘备政权的国号虽然叫“汉”,却被称为“蜀”,就在於其只有打败曹魏、还於旧都,才能称作为“汉”。不然偏安于蜀地,就失去了其政权的正统合法性,而只能被视为地方政权,被称作为“蜀”,这也是诸葛亮定要与曹魏死磕到底的原因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op三国群英传SF  

GMT+8, 2025-1-22 17:57 , Processed in 0.1301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11op游戏论坛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