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op三国群英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三国群英传
查看: 32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曹丕为何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小心眼儿皇帝

[复制链接]

1580

主题

1930

帖子

69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9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15:2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半是锦绣,一半是碎布
说曹丕是小心眼儿,这在历史上可早有定论,始作俑者便是为他写传的陈寿,也就是《三国志》的作者,他在夸了一堆曹丕的好之后说:“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这其实是在表面上赞美曹丕文学艺术上很牛之外,说他要是心胸再豁达那么一点点,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公平公正之心啥的呢,那就堪称是古代最牛的明君了!这到底是夸他啊还是损他啊,抑或是明夸实损,不懂。
世人对曹丕鲜有好感,究其原因,怕都是来自那所谓的“七步诗”,当了皇帝就想害死自己的兄弟,这还是人嘛,加上曹植文采出众,才高八斗,这就更加深了对这曹丕的憎恨之情,可以说,他在知名皇帝中间,肯定是列入不被喜欢的那一帮人中里面去了。
曹丕,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曹操死后,丕袭魏王、丞相。后代汉称帝,为魏文帝。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四十岁时病逝于洛阳,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这曹丕其实是个悲催之人,因为同他PK之人,一是父亲曹操,一是兄弟曹植。曹操乃偶像级的人物,一生纵横叱诧,一个人就贡献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例,跟牧野之战和淝水之战,并称历史上“四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还不算曹操平袁术、擒吕布等战例呢,曹丕有啥?
至于他弟弟曹植,在文学上的名头比他要响亮了许多,《白马篇》《七哀诗》都是他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那名动天下的《洛神赋》更是他望其项背,紧追慢赶仍不及的名篇,所以,怪只怪他生在这样的人家,一门地优秀,虽然给他带来了皇位之尊,但却也在对比中相形见绌。
在政治上,如果按一般帝王的标准来看,他也还算是个称职之人,但是曹操的一个“奉天子令诸侯”,别说曹丕了,就是其他雄主都要仰望并狂赞!且对统一北方,恢复经济,曹操堪称是居功至伟。而他呢,在这方面一直被后人诟病,因为当夷陵大战时,他本可以提前结束三国乱世,却坐失良机,任由三国之乱象长期的存在。
特别是他还一反老爸唯才是举的原则,弄了个“九品中正制”,开后世数百年“士族门阀”之先声,直到隋时行科举方告结束。想这曹家声名并不算好,为何要弄这自损声名的制度,是不是被出身名门的司马懿给忽悠的,也未可知。
曹操一生是行皇帝事而坚决不当皇帝,曹丕是在接了老爸的魏公后,立即篡位,过程是轻松之极。但这却又给他带来了新的难题,就是他能否踩着老爸曹操的肩膀达到一个新高度,最直接的便是统一全国,这就曹丕的能力看来,实在不是他能完成的。
对非历史爱好者的一般人来说,这“七步诗”对曹丕的杀伤力是太大了,是他心胸狭窄的标签,但其实,这个有点冤枉曹丕了,此事完全是后人为了黑他而杜撰出来的。因为在《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中,都没有提到这首诗,这首诗的最早出处是南北朝刘义庆所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必是后世假托之作,并非出自曹植之手。
曹丕与曹植之间的矛盾源自立嗣之争,历史上这个是最常见,最血腥的,且不说那秦二世把他那几十个兄弟姐妹统统杀光,就是那被视作一代伟人的李世民不也有玄武门之变,不稀奇嘛,怎么一到这曹丕,大家马上就变得忿忿然而不容呢?何况他最后还没下狠手,放了曹植一马,但即使如此,还是难除心狠手辣之嫌。
再有,曹丕在对待汉献帝的问题上也还是显得有些宽容之心的,古来禅让的君主能有几人得善终呢?而汉献帝却在曹丕手上做到了,曹丕给了他最高的待遇,后来的生活过得还很滋润。但是在电视剧中,为突出曹丕的阴狠,改为将船凿沉,连同他的亲妹妹一并弄死了。
有人把不杀曹植归于母亲的庇护,不置汉献帝于死地归于刘协的乖巧。其实都没太多的道理。说穿了,根本原因是曹丕还算是个性情中人,并不是一个凶狠残暴的君主,这些我们从他的诗文中也能看出来,多少还是带有一丝温情的文人,只是政治太残酷,往往把人性的一点良知给湮灭去,而后世也刻意把他塑造成冷血之人。即使他做了温情之事,也无人认可。
看三国正史,感到曹丕这个人有时也有真性情,也是一个很幽默很搞笑的人。不过这种幽默,有时可能是冷笑话,听到这个幽默的人可能会很不爽。吃过人肉的将军王忠来投降,他命令部下把死人骨头挂在他的马前,孟达从蜀国来奔,曹丕一见到他就拍拍他的背说:“你就是蜀国派来的间谍嘛?”这哪象是一个国君能说的话嘛,是吧。
对于禁开的玩笑就很过分,完全就属于死亡玩笑。他让于禁出使江东,去前让于禁去祭拜一下曹操,却在特安排的休息的房间中画了一排的壁画,内容就是是水淹七军,樊城之战关羽大胜、庞德殉国、于禁乞降的画面,于禁看完后羞愧难当,不久就忧病而死。他可能觉得很幽默,但就是没有考虑到于禁是否能受得了。
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很任性,他可以带着一帮人在王粲墓前学驴叫。此起彼伏的嚎声一片;他可以把那绝世美人甄宓拿出来显摆,还让甄美人去给下属挨个地斟酒,这作派也醉翻了那一众饮酒之人了哈。
更有一奇葩之事,那是为正统礼仪之邦的大汉民族跌眼镜之事。曹操好人妻,这谁都知道,他的夫人十有八九都是从别人那儿捡来或抢来的;这曹丕也继承乃父遗风,并且还“发扬光大”,居然在老爸死后,将老爸的侍妾归置归置,一并笑纳了。
此事并非风闻或后世杜撰,见于正史《魏书》,书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后来被他母亲知道了,太后大怒:“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意思是说你这样做,死了之后,狗鼠都会嫌弃你脏,不愿吃你。
这事怎么说呢,是有点过了哈,至少是乱伦吧,同那匈奴那些少数民族的“烝报”何异,那唐高宗想小妈武则天,不还得假模假式地送去出家当几天姑子嘛;你这曹丕怎么会这般地不管不顾呢?,难怪当年老爸不喜欢你。
文学史上有个名词叫“建安文学”,曹家三父子引领了建安文学,撑起了建安风骨。从感觉上来说,这曹丕算是其中稍弱者,其实这是不对的。
首先,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和建安文学中的才子们关系非常好;其次,他的《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七言诗,他的《典论》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也许,正是这文人的气质,加上点点的小心眼子,使他一直游离于文士和帝王之间。文人是当不好国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屡见不鲜了,那读书破万卷的梁元帝萧绎,敌人包围王宫了他还在宫内讲经;更有那宋徽宗,文士了一生,直把个自己给文到五国城的冰天雪地中还在写诗。所以,我坚信,如果阿瞒立了那子建同学为嗣当了皇帝,情况会更惨,当然玄宗不重用李白也是无比正确之举。
文采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只能说是锦绣,可惜这锦绣被一个莫名的“七步诗”给撕成一团碎布;一曲《燕歌行》中反映的对人民的关怀同情,对安抚民众,减少伤害的主观性,也被未能一统三国给抹得个漆黑,又是一袭破衣贯身;善待汉献帝,却纳献帝两个女儿为妃,要知道,汉献帝本来是曹丕的妹夫,如今却成了他的岳父。
于是,曹丕这件“善待前朝皇帝”锦绣衣裳,就又碎了一片。成了“一半锦绣,一半碎布”的模样,看着不伦不类,滑稽异常,那曹丕的妹妹曹节,如今是叫曹丕哥哥呢,还是让曹丕给自己行岳母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0

主题

1930

帖子

69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91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20:28:50 | 只看该作者
晋朝陈寿编《三国志》时因为维护自身统治,晋是从魏禅代得的天下,所以没过多着墨曹操的恶行。唐人修《晋书》也为了维护统治的原因,鞭挞篡位者。闲着洗白司马宣王,或黑司马宣王都挺无聊的。一个是近乎白手起家,打下大半天下;一个是位极人臣,后又窃人家业。虽然司马懿为人守业也有功劳,但是比起曹操创业还是有差距。有点像老管家赶走了少主人的意思。其实也不能太怪司马懿。曹丕,曹睿时期司马懿作用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诸葛亮北伐,曹真挂了之后,如果不是司马懿,魏国有国灭之危。主要还是曹丕曹睿死得太早,没一个能震慑得住司马的,一个人膨胀之后自然就为所欲为了。



政治家关键时刻,都需要心狠手辣不讲情面。即使是三国演义里奸诈狭隘的曹操,也比其中的司马懿更得人心。曹操得后人称道的很重要一点,个人觉得文学修养(以及提现出来的胸怀和格局)。儒家的定位是人分两种,一种是主子,一种是打工仔,张载所谓“开万世太平”其实是个无主句,为主子,开太平,这才完整。何为主子,何为打工仔?标准也很简单,看你有没有成功,成功了,你就是主子,你就是正统,失败了,奸雄。这就是中式文明的真谛,当然并不仅仅是儒,所谓的“法家”也是一样,韩非子也是打工仔,只是手段不同,以法家看来,只要为了主子好,可以百无禁忌。所以什么奸雄之类,就是出于这个标准。以成败论正邪,至少表面上看是非常聪明的,或是永远正确,也就是现代人敢说晋宣帝的不是。因为他事成了,即便这样,哪怕赞扬曹操的人,也要说一下奸雄,以中和一下自己的立场。



其实我这边想举个事实,唐太宗的皇位也是来之不正,真正历史上建成的功劳绝对不会少于世民。并且李渊虽然对世民多加赞许,但是因为古时对立嫡立长是相当重视的,这关系到朝代的稳定,所以只要太子不犯那种谋反重罪,很少会更易太子。但是老二就不仗义了,最后为了自己(手下虽然都是能臣但是在这种时候都个个鼓吹,甚至李世民最后还说什么群臣硬逼之类的,脸皮厚的不行),弄个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李渊最后也是抑郁到不行挂了,这种情况下就因为他后面的一些作为,功业都可以被大幅度掩盖甚至修改(史官有些私录是真有实例的,太宗亲自命令史官,冒天下之大不韪修改历史,那自然有些怕死的东西只能遵命了,说真的一个坚守底线的史官对后世的影响真的不可估量),就是这种情况下也证明了一点,评价会因为上位者的作为发生改变,至少现在大多数吃瓜群众还是以为世民革命是因为建成相逼的云云吧。



抛了这么大块砖就是想说明如果当时没有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话,说真的仲达的评价绝不会被拉低这么多。说曹操是因为汉室还剩一张破幡所以没有改弦更易了?那对比下皇叔,且先不说皇叔的野心云云,至少人家口号: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还是喊的这么响亮的,再说人家是没想代汉的,最多换个人当皇帝而已,而魏王就完全是因为天下没有一统才没有篡位,假设最后孙刘被诛,他还能忍到一辈子不称帝?那相比起来仲达之行为为何就低其一等了,同样是改朝换代,同样是没有称帝,同样是有不世功勋,凭什么说仲达就不如孟德了?说白了司马懿的谋反难道真的没有受到曹司空的影响。很多事情真的不能只因为手段的原因而否定其功绩的,历史上凡成大业者,哪个不是踏过尸山血海而来。



其实篡位这不是关键,一个君主不管是怎么上位的,关键是上位以后干了什么事。司马懿本身上位就不正,最后子孙一窝不如一窝,才几年就搞得天下崩乱五胡乱华,汉族几乎到灭亡的边缘,追溯逆源,就更显得司马懿的篡位卑劣不堪,就没一个能挽回点颜面的。对比李世民,杀兄灭弟囚父,这上位从古代看就是大逆不道,但是人家上位后干了些什么,什么叫天可汗,什么叫贞观之治,只能说司马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自古以来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不把曹爽赶尽杀绝,难道还要留下活口,让他们来日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吗?司马氏不好,那是因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这点我承认是司马家族犯下的最愚蠢的错误,但当时离司马懿死都过去几十年了,这些事情司马懿能预料到吗?所以,我觉得,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自保而已,因为,如果曹爽不死,那么,走上绝路的就是司马懿和他的家族了。



小编认为:曹操司马懿皆英雄耳,能力不相上下,曹操的年代群雄涿鹿,有打天下的机会和大环境,而到了司马懿已经是三国鼎立,不可能自己独创基业,况且司马懿所在的魏内忧外患在如此之下能生存下来且建功立业已是超世之杰。后人评论应考虑古人所处的环境,而非带有主观色彩,虽立言引众随,但不足以服人。感觉司马懿是被历史推上的这种地位,他原本可不是刚出仕就想着要推翻曹魏的。而曹操一开始就有这种雄霸天下的宏伟雄志,两人的出发点本来就不一样。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三国这个战火纷争的年代还不是伟大贡献,三国时期中国人口锐减,从战乱频发,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王朝初期,也算暂时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了。至于后面说门阀世家,哪个封建王朝中后期不是一个模样。能结束三国这个年代,真的挺不容易的,也挺伟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op三国群英传SF  

GMT+8, 2024-11-30 03:43 , Processed in 0.2365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11op游戏论坛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